中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时间:2009-09-14浏览量:1651 二维码

中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关于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在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全校关心就业、共同促进就业”的工作新格局,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形势,提高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1)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更是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课题。我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我校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就业,一流的就业是满足国家需要和学生需要的统一。按照学校十次党代会所确立的学校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部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着力建设长效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水平,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2)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就业指导的工作原则。坚持领导重视是前提,加强机制和队伍建设是保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是关键,开拓就业市场和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基础,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是中心,“两手抓”(即:一手抓人才培养质量,一手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市场拓展)是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开创我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机制

3)加强领导,加大就业工作力度

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继续落实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机制,要明确学院党政“一把手”是本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就业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学校和学院“一把手”亲自抓,全校教职工“人人关心就业、人人促进就业”的良好局面。党委常委会每年定期听取就业工作汇报,每年召开包括学院院长参加的就业工作会议,集中分析和重点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4)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加强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就业工作的宏观领导和总体监督、协调。就业工作要重心下移,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须明确本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具体职责和任务,承担起本学院各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要及时研究解决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关的各类问题。

5)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学校充实和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队伍,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人员按照与应届毕业生(含研究生)1:500的比例来配备,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岗位实习,并努力取得资格认证,将其外出学习、进修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6)将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教学计划

2008年起,学校尝试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依据我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制订就业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从学生入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分不同阶段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有关法规、择业心理和面试技巧等方面教育与指导。积极引进大学生职前网络学堂等优质教学资源,继续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模拟招聘比赛等活动,增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并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建设。鼓励支持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相应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水平。

三、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就业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7)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管理

健全就业指导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以人为本,公开、公正、透明的就业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今后要对学院的就业工作实效实行综合评估、考核、督导和奖励措施。

鼓励全校教职工关心和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在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院和个人,特别是对就业指导工作扎实有效,能达到学校一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目标,学生和谐稳定、满意率高的单位给予表彰。将以往对就业先进个人和单位表彰的惯例制度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心做好就业工作。

对不能完成就业率和不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学院予以通报批评,对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80%的专业削减相应的招生计划,实行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教务部门和各学院要与就业和招生部门无缝衔接,密切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和招生的联动。

8)保证经费和硬件投入

学校相关部门要提供面积充分且相对固定的就业工作专用场地,设有专用招聘大厅、洽谈室、就业指导与咨询室、就业信息与资料查询室等,毕业生人均就业专用场地面积不小于0.15平方米,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学校要确保就业指导工作有充足经费。各学院也要适当从自有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支持就业指导工作。目前,就业指导中心按照每名毕业生每年下拨20元用于学院的就业指导费用,学院要按照1:1的配套经费用于开拓相关就业市场。

9)建立和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学校宏观管理、指导,学院具体负责。逐步完善校级领导、职能部门、学院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学校每年举办两次大型的双选洽谈会(冬季和春季),每年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进行一次毕业生工作的专题调研;学校每年10月份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宣传教育月”活动,3月份开展“毕业生双选服务月”活动;各学院结合本院实际开展相应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小型的专场双选招聘活动。

四、狠抓关键,确保各类毕业生就业“双高”

10)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院、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在落实招生规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领导干部考核、专业设置等有关工作中,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起钩来。特别是要切实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真正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与动向,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根据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要围绕吻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培养模式、培养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的教学改革。要通过教学改革和建立全面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立足校内全职教师资源,积极整合校外实际工作部门的兼职教师资源,建立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弘扬我校优势,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外语基本功训练;整合数学课教学资源,提高数学课教学成效;增加人文和自然科学类自选课,拓宽学生的视野,走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特色突出之路。

在构建大学生“人格教育体系”和“知识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增加学生国(境)外的实习实践机会;有效利用现有实践实习基地,增加必要的学生实习实践经费,丰富学生国内外学习实践背景,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政策支持,鼓励各学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本科生保研、考研率,进而提高本科生的就业率。为更多优秀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创造条件。

11)明确努力目标,确保较高就业率

各学院要以每年9月份高于90%的一次性就业率和高于95%的年终就业率为基本量化目标,努力提高就业率。以与我校专业设置密切相关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中,我校毕业生有合理的分布和相应的市场份额为质量目标,着力提高我校学生就业层次,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双高”。

 

五、多管齐下,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2)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

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我校就业工作的经验和成绩,大力支持毕业生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构求职择业。同时,也要大力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的先进典型,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校园氛围。建立我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奖励机制,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建功立业。

13)营造“全校关心就业、共同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要发挥全校教师促进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利用在校外从事学术交流的机会,宣传我校毕业生的优势,为学生推荐工作或提供就业信息;要利用校友会和校董会等渠道的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利用招生部门每年在全国的招生宣传活动,向社会各界介绍我校的专业优势和学生的就业优势,提高我校在就业市场上的知名度。通过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化”目标。

14)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主题突出、生动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学生中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鼓励学生诚实守信,按照就业协议就业,严格控制违约行为,建立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长期互信,确保学校就业工作的长远利益。

15)大力推进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学校和学院的就业信息网,积极拓展其服务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招聘活动,逐步实行就业率统计、毕业生资格审查、电子注册等毕业生管理工作的网上办公,加快实现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16)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供需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拓、稳固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巩固现有就业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地区高端就业市场,定期举办各种人才招聘会和“双选”洽谈会,切实建设和巩固好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和机会。

17)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是教育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就业指导部门和院系要掌握毕业生的全面信息,对“双困”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并适当给予求职经费补贴。

 

 

 

中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二ОО八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