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来源:默认 发布时间:2024-04-07 浏览量:1002 二维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部署要求,学校2024年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开展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依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2号)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招生章程》制定招生简章

一、 报名条件

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脱贫、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申请报考考生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2024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考生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考生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高考报名资格、户籍和学籍资格由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招生计划70人,招生专业如下:

注:具体招生专业及分省、分专业计划数以后续官网发布为准。

三、申请程序

考生需进行网上报名,在“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填写申请表,填写完整后下载并打印,经个人签名、中学审核盖章后扫描上传至报名平台,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4月10日至4月25

个人报名需提交的材料:

(1)报名申请表;

(2)身份证(附加材料里上传);

(3)个人申请报告:全面展示申请理由、成长体会、学习能力、未来规划等各方面情况(手书,不用盖章,附加材料里上传);

(4)高中阶段课程成绩单(标明考试日期、考生本人成绩所在行,附加材料里上传);

(5)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单;

(6)获奖证书扫描件或复印件。

为保证考生材料真实可信,中学审核后盖章,并公示所有经确认推荐的考生名单及相关材料,接受所有考生和社会的监督。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线上审核,请确保提交的电子文件清晰可读。

四、报名及咨询方式

特殊类型报名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gxzxbm/

阳光高考平台:https:// gaokao.chsi.com.cn

咨询电话:010-64492178

传      真:010-64493866

电子邮箱:zhaosheng@uibe.edu.cn

招生就业处网站:aeo.uibe.edu.cn

五、选拔程序及标准

(一)材料审核

学校将聘请由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报名条件、材料详实并能充分体现其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质的考生给予初审通过,初审通过名单报请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材料审核通过并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户籍、学籍资格审核合格的考生将获得学校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资格。

(二)资格名单公示

5月31日前,学校将在招生就业处网站(aeo.uibe.edu.cn)和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xxgk)公示资格名单。学校不再组织测试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示的认定结果是录取的最终依据。

(三)公布分省、分专业计划

学校将根据计划数及各省份入选考生人数,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在学校招生就业处官网公布并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备案。

六、报考及录取

1.入选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生应在学校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的专业范围内填报专业志愿,填报志愿方式和填报志愿时间以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为准。

2.根据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按照高考投档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录取考生投档成绩不低于当地同科类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已合并本科批次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不低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根据各省生源情况,录取时学校可适当在省份间调整招生计划。

七、监督机制与申诉渠道

1.学校在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将选拔办法、标准、程序以及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和申诉(电子邮箱:jc@uibe.edu.cn,电话:010-64492163)。

3.中学及考生本人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按照一定程序,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推荐工作,推荐材料必须属实。

4.对在推荐工作中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违反规定推荐的中学,一经发现并核实,将进行通报批评,并由有关部门对其当年所有推荐学生进行重新审查;对弄虚作假的中学,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关措施。对在报名中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一经查实,均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其高校专项计划资格,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八、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所有。如教育部调整相关政策,则以新政策为准。